智慧园区4.0,一张蓝图精治理

2019-08-20 09:38:07 admin 70

       园区的价值


       什么是产业园?为什么要搞产业园建设?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产业园区是指以促进某一产业发展为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自从1984年我国开始设立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产业园一直作为中国经济的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成为各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


       在中国区域与城乡发展的众多研究中,有一句很经典的总结—“放弃集聚与规模就是放弃发展”。由此可见集聚对经济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而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发展的意义同样如此。作为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发展的理论基础就是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政策等资源的集聚,也正是基于产业集聚,产业园区对于使用者、开发商以及园区所在地才具有现实的价值。2014年10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探索同社会资本共办—区中园”,由此可见园区这种产业形态在国家区域转型升级这场变革中被寄予厚望。


       特色小镇的建设在近两年来特别火,有些园区在升级改造后也直奔特色小镇而去,从GIS这个角度出发,特色小镇与产业园其实是一种形态,都是在一定规格的空间范围内,以产业为依托,强调主导产业的发展,在此可以将特色小镇并入园区的范畴一同讨论。

1566265335676789.png

        园区的发展历史


       上文提到,从空间角度出发,产业园区是由于生产行为和交易行为带来的一种空间聚集模式,初期的聚集所带来的相关功能需求和衍生经济行为,造成了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聚集方式和空间特征,也成为我们定义发展阶段特征的主要依据,在这里把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义为四个阶段:

园区1.0:这个阶段是要素群集阶段,产业聚集的动力在于如何降低成本,可以是优惠的政策、廉价的土地以及劳动力;在空间形态上主要沿交通线路布局,单个企业或者同类企业聚集。比如苏南地区早期很多乡镇都属于这种形态,一般一个镇都从事同一种类型的生产加工,比如灯具、汽车零部件生产等。


       园区2.0:这个阶段逐渐从单一企业向产业发展,以产业链为导向,各种生产要素重新整合,形成稳定的主导产业和具有上、中、下游结构特征的产业链,具有较好的产业支撑与配套条件;这个阶段园区的布局以核心企业为主延展布局,我们国家发展的比较好的高新区都属于这个阶段。


       园区3.0:这个阶段在空间上以产业社区的集群为主,形成“一区多园”的形态,每个产业社区之间产生协同效应,这个阶段强调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的发展,园区以高素质人才为主,有较好的信息、技术以高端产业配套。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就属于这种类型的园区。


       园区4.0:这个阶段的园区发展开始变得更加聚焦,以“区中园”,“区中镇”这种类型为主,不再强调大而全,更强调产业特色,在开发模式上也开始引入社会力量,采用PPP的开发运营方式,从2016年开始这种类型的园区开始在全国开始呈现燎原之势,尤其是最近很火的各种类型特色小镇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园区。


       园区的现状


       现如今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正常园区管理,相较以往已经有了很多的改变和突破了,从原来的基础服务,到后来的增值服务,再到智慧服务等。讲服务是园区价值的最重要的表现,原来是硬载体,软服务,现在是轻载体,硬服务。以我现在办公的地方举例,看似是非常高级的写字楼,但基础服务能达到标准就非常不错了,空调温度不够,导致我们整个楼层要加买风扇,网速慢,租金贵,外表在漂亮没有内涵相互依存是不持续的!这种情况在国内不在少数,蜜月期过去,服务的标准化就很难保证,而这里还只是一个普通办公环境。


       近年来“运营”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经过“重建设,轻运营”的一轮洗礼之后,大家更注重存量市场的开发。运营是什么?有的人把运营当作是园区的服务,有的人把他当作园区的卖点,有的人把他作为企业的服务管理,有的人把他当作是和客户建立粘性的一套体系,有的人把运营当作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有的人称为服务能力,有的人把他赋能为提升管理效率,节约成本等,对于园区本身来说运营能力,对内是尚方宝剑,对外是金字招牌。如何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保证园区健康长足、发展是当前园区管理的第一要务,也是必须经历的成长。


       智慧的价值


       现如今我们每天都在谈智慧,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AI等等,但是怎么样的园区才是智慧的园区?从上图的百度指数中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应该是困扰了不少人。人类自诩自己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类懂得思考,那智慧的园区和不智慧的园区的最大区别应该是智慧园区懂得如何思考,那能够思考的外在体现就是由被动处置成长为能够主动发现、判断以及主动处置(具体表现形式可参考IBM智慧城市的广告)。以往我们遇到问题和物业的沟通方式都是打电话、上门查监控,物业的处理都是很被动的,辛辛苦苦而且不讨好。


       究其问题所在,在于无法对全局统筹把控,即使现在出现了很多智能设备,但是设备与设备之间无法协同服务于管理者。我们对于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的期许一定是既能统筹整体又能事无巨细,但这对于人或者团队的要求都未免太高了,如何能够基于现有的技术,给运营管理人员提供一个智慧的“上帝视角”应该才是信息服务行业需要思考的。


园区一张图

1566265273412320.png


       智慧园区的建设方案千人千面,对于GIS来说,我们的切入点一定是园区资产的全量空间化,这种空间化做的越多越好,而且这种全量的空间化一定是符合管理人员的认知习惯的,这种全量的空间化的处理方式一般都称之为“一张图”系统,这种一张图系统在国土和规划领域已经深耕多年了,这个概念没什么新奇的,这也是GIS在行业细分中的能够有一席之地的特色优势。在园区“一张图”中我们希望能够尽可能多的集成园区的资产、活动,园区的资产包括楼宇、路面、植被、照明设施、管网、停车场等;园区活动就包括各类实时的传感器信息包括:楼控、温控、湿度、地磁、停车监控、视频监控等,在项目实施中我们发现以地图为中心的交互体验是非常棒的,如下是简单的案例介绍:

建设方案: